新闻动态
在希望的田野上感受“山乡巨变”
发布日期:2022-11-25 浏览次数:446

合肥奏响乡村振兴奋进乐章

1669357263988636.jpg


蜀山区小庙镇段冲村,小麦收割机在田地作业。


1669357263156500.jpg


插秧机自动插下秧苗。


1669357263988233.jpg


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”获得者崔兴文正在整理虾笼。


       乡村兴,百业兴;“三农”稳,天下安。

盛夏时节,行走在合肥广袤的田间地头,一个个美丽的村庄干净整洁、一片片翠绿的农田孕育希望;一座座崛起的特色园区亮点纷呈……十年一瞬,村强民富、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在庐州大地徐徐展开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合肥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打赢脱贫攻坚战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丰硕成果。此刻的合肥,正踔厉奋发、笃行不怠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朝着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阔步迈进。

产业升级激发农业“新活力”,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。连日来,在庐江县庐城镇棋盘村莲藕种植合作社的藕稻田里,社员们正在田里插秧。该县大力发展藕稻轮作绿色产业,莲藕收获后,茎秆、荷叶翻耕还田作为有机肥料轮作种植水稻,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。位于长丰县左店镇韩庄村则实现了小麦的“颗粒归仓”,“今年我们村小麦种植面积215亩,亩产量约700斤,预计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0万元以上的收入。”韩庄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。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,今年全市夏粮面积194万亩,总产61万吨,再获丰收;全市完成夏种任务550万亩,为秋粮丰收打下了基础。“通过‘保面积、保苗情、强田管、强服务’等综合措施,全市194万亩小麦、71.2万亩油菜再获丰收,夏季粮油产量分别为61万吨、13万吨。”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。抓好粮食生产的“大头”,争取秋粮有个好收成,才能为全年的粮食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。今年夏种,合肥市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、抗旱节水播种和以配方肥为重点的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,引导农民栽足水稻基本苗,适当增加玉米、大豆种植密度,努力扩大夏播面积,全面提升播栽质量。至6月底,全市共完成夏种任务550万亩。

民以食为天,合肥市深入实施国家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任。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363万亩,其中“小田并大田”面积282万亩,占总建设面积的78%;作物亩均产量由495公斤增加到587公斤,增幅20%。

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,产业是发展的根基。合肥立足资源禀赋,持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,推进农村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,促进农民增收。目前,全市粮油、畜禽、乳品、水产品、饲料、蔬菜水果等6个产业实现了规模化集群式发展。2021年起,合肥围绕粮食、蔬菜等12大农业产业链,重点突破,加速“三产”融合,力争“十四五”末每个产业链产值均突破百亿元。2021年,合肥种业持续发展,全市持证种业企业239家,2021年种子销售收入预计突破85亿元。就在今年7月3日,中国菌物谷(合肥)正式揭牌。中国菌物谷(合肥)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共建,是国内首个以菌物种业创新为引领的食(药)用菌产业高地。项目建设期限为5年,计划总投资5亿元,预计5年内产值达到100亿元。

合肥市正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、都市农业、互联网农业、乡村旅游业,加快实现农产品加工百亿企业、千亿产值“双突破”。

美丽乡村扮靓幸福家园“土房”变身民宿留住“乡愁”;水塘、绿林勾勒出乡村“园林小品”……眼前的巢湖市五爪岗中心村,已然是一个“园林游憩型”美丽乡村。“村里不仅修明渠、清淤泥、铺管道、改旱厕、硬化道路,还修建了健身广场、休闲广场、文化活动室,我们村居环境大变样,和城里差不多。”村民王大姐笑着告诉记者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,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。合肥以项目建设、村庄提升、“三大革命”为抓手,力促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。让村庄从“一处美”,到“一片美”,实现美美与共的大美乡村。充分释放农业多重功能,推动农旅等融合发展,13个村成为省级特色旅游村,云里安凹成为全国甲级民宿品牌,马郢等成为网红打卡地。

“小康不小康,厕所算一桩”。近年来,合肥始终把推进农村“厕所革命”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,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“民生工程”,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。“改厕前,露天旱厕蚊子苍蝇到处飞,气味很难闻。改厕后,水一冲,干干净净。粪污满了,有专人过来清掏。城里的孙子也愿意回来过暑假了。”肥东县石塘镇浮槎社区十组居民茆翠凤高兴地说。

自2012年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、2017年全面推进农村环境“三大革命”、2018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至今,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95.3%,“一站两体系”建后管护机制成为全省样板;乡镇政府驻地及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80%以上,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%;累计建成606个省、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,陆续对1405个较大自然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。

合肥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,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提升。以农民增收推进共同富裕。盛夏时节,在长丰县造甲乡双河水畔,稻虾田、藕虾田片片如镜,荡漾着绿色的希望。过去,这里常年涝灾不断,粮食更是难以稳收。如今,乡亲们通过“稻虾共养”产业扶贫模式,走上脱贫致富之路。

在双河村的长丰县太空莲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稻虾田里,合作社理事长、“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”获得者崔兴文正在整理虾笼,看着眼前的稻虾田,他已经开始期盼金秋时节的丰收,“水稻到了9月就可以收割,优质稻虾米能卖到8元/斤。”2014年,崔兴文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,在合肥地区率先推广了“稻虾共养”模式,2016年,实现光荣“脱贫”。“一个人富不算富,要富得乡亲们共同富。”在崔兴文的带动下,双河村成立龙虾养殖合作社,吸纳社员100多人。截至2021年底,长丰县稻虾共养面积发展到30.4万亩,带动全县1万余名群众走上共富之路。

全面小康,一个都不能少。合肥大力推进产业扶贫、就业扶贫、教育扶贫等“十大工程”,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5亿元。2020年,全市21.5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11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。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,合肥持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,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抓紧抓实,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。

防返贫机制持续巩固——

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长效机制,对所有农户实行网格化管理,全市排查出符合监测标准农户51户158人,及时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,并精准落实帮扶政策,切实做到“应纳尽纳、应帮尽帮、应消尽消”。

脱贫群众收入大幅增长——

持续推进产业帮扶,认真落实“四带一自”产业帮扶,新建或完善特色种养业扶贫产业园区项目136个,完成年度任务100%。2021年,全市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4652元,同比增长11.6%。

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强劲——

2021年,全市112个脱贫村中,村集体经济年收入9182.43万元,村均81.99万元,同比增长25.23%。其中村集体经济超过50万元的经济强村92个,占比82.14%,较2020年增加25个。

殷殷嘱托在心间,踔厉奋发正当时。

十年来,合肥乡村跑出了“振兴加速度”。在新征程上,合肥将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为全面开启合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作出更大贡献。




来源:合肥在线